Part 3 产后康复别忽视三大症状
产后腰痛
产妇常常会发现肚腩变大了,其实,除了脂肪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腹直肌分离。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阴道分娩,在产后第三天检测,有60%-70%的女性两条腹直肌会分离两指宽,即使坐完月子,仍有30%的妈妈未能完全恢复。
产后腹肌松弛,收缩无力,再加上盆底肌的松弛,甚至脊柱背后的多裂肌也出现了松弛。可以肯定地说,核心肌群(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松弛,最终导致脊柱关节的不稳定,一旦卧床过久或者劳累过度就会出现产后腰痛。研究发现,产后两个月内,超过20%的妇女会产后腰痛;12个月后,10%的妇女会产后腰痛。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物理治疗师林少平说,通过在医院进行产后康复治疗,可以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让关节达到稳定,从而解决产后腰痛的问题。同时,也建议产后在家做一些肌肉训练。
(1)平板支撑
目的:锻炼核心肌群,远离下背疼痛。
提醒:在做平板支撑时,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足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
次数:每组保持60秒,每次训练4组。
(2)仰卧抬腿
目的:锻炼腹部的有效办法,抬腿动作比平板容易控制。
提醒:做动作时,上背、臂、手,都保持固定。双腿并拢、绷直,抬起双腿,直到大腿垂直地面。
次数:每天坚持锻炼10分钟。
(3)抱膝滚动
目的:让腰曲减小,同时牵伸腰背臀部肌肉,针对腰背酸痛。
提醒:两大腿紧贴腹部,双手十指交叉,抱住小腿,使小腿尽量向胸腹部靠紧,用力向左滚动,以左耳、肩、手臂挨着床为止,然后再向右滚动。
次数:反复滚动30-50次,每天早晚各一次。
盆底肌松弛
“所有生完孩子后的女性都要做盆底肌的康复训练,以免产后出现漏尿和子宫脱垂现象。”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物理治疗师林少平说,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激素不断增加,其中的松弛素可使盆底肌肉韧带松弛。另外,胎儿的体重、胎盘、羊水等对盆底肌也是一种自然损伤。此外,在分娩时又要承受各种腹压的考验,从而导致盆底肌肉和括约肌损伤并造成尿道支撑结构受损。
专家还强调,在整个怀孕期间和产后,缺乏锻炼、盆底肌肉松弛是导致子宫下垂的原因之一。体型偏胖以及高龄产妇,由于肌力差,更容易出现子宫脱垂。
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不仅能够预防产后漏尿,也可以预防子宫脱垂。林少平建议产后多进行提肛运动:站立、坐、躺时,用力加紧臀部(缩肛),保持5秒,然后放松5秒。5-10秒后重复收缩(用手摸腹部,如果腹部紧缩,那么就是运动方式错误)。这种动作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练习。
妈妈手
新妈妈在月子期间突然出现手腕疼痛,大拇指根本无法用力,手腕也肿了起来,连孩子都抱不住了,甚至端不起碗。这就是所谓的“妈妈手”(腱鞘炎)。林少平说,“妈妈手”的病因就是因为拇指经常重复活动或过度用力,使肌腱和腱鞘不断摩擦,便会造成发炎、导致疼痛。比如用吸奶器时,心急给宝宝挤奶儿连续长时间做拇指张合动作,这种反复挤压的动作最容易诱发“妈妈手”。
林少平说,这个病基本不用检查,只需要用其余四个指头握住拇指于中立位,然后手腕向小拇指方向弯曲,由于肌腱受到牵拉而造成剧烈疼痛,就说明是“妈妈手”了。发生“妈妈手”时,治疗上多建议让拇指多休息,佩戴定制的支具,能够使拇指和手腕处于休息位,减少重复性弯曲手腕和拇指的动作。另外,抱孩子的时候,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只是起到轻轻扶挡的作用,最好是两侧手臂交替抱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