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医>岭南名医汇总页>智慧养生

疫情之下,焦虑围绕身边 你想过求助专家吗?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余燕红 张华 林清清 发表时间:2020-02-27 09:00
分享到

A 哪些人容易有焦虑?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截至2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云上三院·疫期心理”使用者接近21万人次。

云上三院“疫期心理”上线第一天有8688人完成了“疫期心理”自评,包括1954名中山三院医护人员,384名非中山三院的医护人员,6350名普通民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表示,目前普通大众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表现:

一、从疫区回来的人怕自己染病

小Z从疫区回来,未感染,也过了隔离期,但不相信现在专家的话,对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感到深深不安,怕传染给家人,会很有罪恶感。头疼,身上不舒服,但不敢就医。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去过疫区,怕受到小区中有些业主的嫌弃和排斥。

他分析,这种受威胁感带来的过度焦虑和恐惧会产生躯体症状,如感到头痛、身体乏力,这些与肺炎类似的症状更让人心慌不宁,加剧负性思维,增加不良情绪。

二、接触过从疫区回来的普通大众

S女士逐渐感到疫情的严重,并由开始的不关心变为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或者家人会被传染上,而感到很焦虑。S女士身边有从疫区回来、过了隔离期的人,但仍然觉得不放心。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人们总是会划分“我们”和“他们”,区分内外不同群体,容易对“他们”产生偏见。偏见以猜忌、恐惧和仇恨为特征,而偏见又会进一步导致歧视。

三、小区有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

Y小姐住的小区忽然被通知有确诊患者的病例,她很是紧张,天天关注业主群看看大家说什么,担心自己在小区活动中接触到确诊患者,把家中里里外外消毒一遍,还是觉得不放心。

Y小姐的过度紧张,往往会出现“看谁都是携带者”“不敢出门、更不敢去医院”“感到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等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可能会推动焦虑发展为恐慌,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比如过量使用消毒剂、抢购方便食品等。

四、身体易生病的群体

小W身体体质不好,容易生病,抵抗力差,面对疫情,觉得自己更容易感染,而对自己的健康安全感到忧虑,睡不好,吃不下,情绪沮丧恐惧,对抗击疫情感到没有信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又觉得“反正我总会生病”,预防也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无望。

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不太好,容易生病,那么在疫情面前,就可能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比较没有信心,认为自己面对当前疫情完全无能为力,感到无助和抑郁,也没有动力做出预防措施。

五、为太多疫情信息所累的普通大众

老L是一名关心疫情、有社会责任感的普通大众,恨不得自己能上前线参加防疫控制工作。最近,老L不停搜索最新疫情信息,提醒身边的人,但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逐渐感到精神很紧张、焦虑;不久又有种倦怠感和麻木感。

这些人在忍不住刷消息的同时,可能会开始莫名感到厌烦、麻木,感觉不到刷消息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接触大量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使人长期处于压力中;但自己的行为无法很快缓解疫区的困难时,人的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人缺乏继续应对的能力。

B 哪些情况应打热线求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宋易倩 伍晓丹

从去年末至今,新冠肺炎成为人们口中谈论最多的四个字,朋友圈不断更新的数据、科普文,及至一些未经证实的业主群截图、网上帖子,让人们心理越来越沉重。很多人不知道,焦虑已经潜入了我们的情绪中。

哪些情况应打热线求助?

据记者了解,自1月23日至2月15日,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接听疫情相关的咨询来电761例,其中询问新冠肺炎有关政策300例,占39%,位列第一;因疫情出现焦虑情绪221例,占29%,位列第二;怀疑自己患新冠肺炎,45例,占5%,位列第三。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负责人周亮建议,由于对疾病的担心,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出现以下症状且自我调整无效的时候,专家则建议拨打热线求助:出现难以入睡、多醒或早醒等睡眠困难;心理焦虑不安、恐惧、警觉度增高;感到抑郁、低落、无助;感到愤怒、易激惹;失去兴趣和愉悦感。

为啥他不焦虑我焦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胡俊武指出,根据心理学的认知理论,面对同样的疫情,不一样的想法和认知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情绪和影响。比如一部分人会因为一些症状而自我贴标签,“我咳嗽的症状,是不是被感染了”,继而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但如果理性认知的话,则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我被感染了,我仍然可以积极地接受科学隔离和救治”,他建议有疑虑的人士,可以先到互联网医院问诊,由专业人士判断,好过自己胡思乱想。

纾解紧张焦虑我们可以做这些

除了思维方式的改变,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胡俊武为大家提出以下六点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纾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1、我们需要规律的作息,吃好每一顿饭。保存好体力和精力,免疫力才能有效发挥抗击病毒的作用;

2、我们可通过电视新闻节目有限度地了解疫情信息的变化,心里有底就不会慌;

3、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电话向远方的亲友、同学、同事以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达问候、感谢;

4、 我们更要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可以对他们予以关心、支持与鼓励;

5、 我们可以看看在家还有哪些平时一直想做又没有做的事情,例如:做一顿饭、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翻一下旧照、写一下日记、整理一份资料;

6、我们需要定期活动一下身体,例如:揉揉颈、伸伸腰、压压腿、拉拉筋。

同时,周亮还建议,如果出现焦虑情绪无法自行缓解或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近到精神心理科诊治。

C 疫情期,情绪病患者怎么办?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疫情期心理疾患求诊量减至1/4

“新冠疫情期间,现在门诊量大约减至正常时期的1/4至1/3。”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刘海洪表示。

“门诊量下降,一来是医院建议大家,特殊时期尽量合理利用各大互联网医院。精神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不同程度的沟通、咨询和治疗,开药买药也不会耽误。根据医生评估,如果病情比较稳定,不用太着急上门求诊。其次,对于一些原有精神疾病患者,我们心身医学科一直格外注重保持追踪和随访,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病人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及时反馈。”

焦虑是正常的,“不焦虑”才更要留意

疫情期会否诱发新焦虑?“原本有强迫、焦虑,或是抑郁症倾向的人群,需要注意,不要因为此次疫情防治,而诱发新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心理问题与原生家庭相关的,或是家庭关系不好的,如果疫情期间封闭在家,就要特别留意自身状态。”刘海洪提醒,这类“心理病毒”的易感人群,应该积极跟自己的医生或好朋友建立联系,以便及时寻求支援。

“但焦虑是正常的!面对新冠疫情,出现焦虑紧张、担心失眠,这通常是应对特殊情况的正常反应,焦虑才会激发保护机制,无需过分担心。反而要留意那些不焦虑、特别淡漠,不出声的人,有可能是抑郁程度加深至无力与外界交流。”刘海洪提醒。

春天容易诱发精神分裂复发怎么办?

“精神分裂的发病确实会有一点季节性,但如果一直稳定用药,其实不用太担心的。”刘海洪介绍,按一般的规律,精神分裂症在春天容易复发,但复发求诊的高峰期,一般是在3至5月份。现在正值2月中旬,但要密切留意,会否因隔离在家等生活习惯、环境改变,而诱发这个问题提早出现。

编辑:Nancy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如何储存食物?里面学问大!

  • 文旅部紧急发文:疫情高风险地区景区暂缓开放 2020-02-26
  • 一周不出门 请收好这份囤菜指南! 2020-02-13
  • 宅家趣体验云游博物馆 2020-02-13
  • 新加坡航空空客A350—900将执飞北京—新加坡航线 2020-02-07
  • 马蹄糕岁月凝就甜美滋味 2020-02-06
  • 千年古刹旁地道广州味 2020-02-06
  • 新春过大年新手出省自驾游宝典 2020-02-03
  • 国外网红打卡地虽好出游安全是首位 2020-02-03

​捷达VS7尝鲜上市 尝鲜价10.68万-13.68万

  • ​设计美学与科技智能兼备 几何C更多黑棚图曝出 2020-02-26
  • ​定位纯电动4门GT轿车 极星Precept全球首秀 2020-02-26
  • 大众将推ID R电动跑车 全新开发电池技术 2020-02-26
  • 2020日内瓦车展:全新DS 9轴距达2895mm 2020-02-26
  • 全新“引力”序列首款车型 长安UNI-T官图发布 2020-02-26
  • 雷诺Twingo Z.E.纯电动发布 续航超过180公里 2020-02-26
  • 新款沃尔沃S90/V90官图发布 新增48V轻混动力 2020-02-25
  • 全新奔驰GLS售价约68万起 率先在英国销售 2020-02-25

1个顶20个!可循环使用的KN95级民用口罩已量产

  • 下载速度达7.5Gbps!搭载5G基带X60的手机明年发布 2020-02-26
  • 4500多家企业哄抬口罩价格被查办!还有11000多家在立案 2020-02-26
  • 一程序员删除微盟业务数据库,现被刑事拘留 2020-02-26
  • 5G+折叠屏!华为新机 Mate Xs看点太多,售价约1.9万 2020-02-26
  • 联动市县一把手直播带货 拼多多助力农产品上行 2020-02-25
  • 又一美国政府部门禁止使用抖音,因为安全和隐私 2020-02-24
  • 1人确诊,公司72人隔离,当当网员工感染始末公布 2020-02-24
  • 口罩“充电”后可再利用!又一个解决办法被研究出来 2020-02-21

春节“约会”齐白石

  • 40余位上海女医师,组团编写“抗疫指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说不》 2020-02-23
  • 作家黑孩谈新作《惠比寿花园广场》:重要的是故事自然、真挚和率性 2020-02-23
  • 新书速递| 疫情之下如何走出悲伤?这本自救指南请收藏 2020-02-22
  • 追思评书艺术家田占义:《古今通鉴》醒世人 2020-02-21
  • 紫禁城中轴线“五维”解构:建筑蕴含丰富文化内涵 2020-02-21
  • 第70届柏林电影节开幕 2020-02-21
  • 敦煌石窟“云游”千家万户 古人生活仪式感触手可及 2020-02-21
  • 甘肃非遗民间文学“春官说诗”传承人宅家说乡情 2020-02-21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疫路同行 粤味相连】既是“开饭”也是开局,既是等待也是出发 2020-02-26
  • 让街坊吃的安心,广州“老字号”推出小程序“无接触”送餐 2020-02-21
  • 番禺餐饮企业率先开市!富豪山庄酒家早上9点便已派号等位 2020-02-20
  • 掐尖尝春鲜,拉开春日美味序章 2020-02-19
  • 预防风热感冒 来一起喝个桑叶汤 2020-02-18
  • 一周不出门 请收好这份囤菜指南! 2020-02-17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广交会味觉:热情而辛辣 冷静而甘甜 2019-10-17
金羊图库
  • 花儿盛开,广州珠江新城“金”穗路被“重新定义”
  • 山西首趟民工复工专列开行
  • 新疆:开都河冰化开河
  • 80后男子11天建成一所口罩厂
  • 土伊边境发生强震 村庄房屋坍塌村民废墟中自救
  • 巴西里约热内卢迎来年度泥浆狂欢节 越脏越开心
  • 红沙风暴席卷西班牙 城市陷入一片昏黄
  • 四川省调拨20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深圳最严禁食野生动物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2020-02-27 07:50:56
从化45家景区和酒店向全国医务人员免费开放
2020-02-27 08:09:05
防疫春耕两不误 袁隆平的“试验田”落户黄埔
2020-02-27 08:08:56
时隔五天 海珠区再次禁止堂食和包间
2020-02-27 08:08:59
每日战疫·广州行动
2020-02-27 08:08:48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疫情之下,焦虑围绕身边 你想过求助专家吗?
金羊网  作者:余燕红 张华 林清清  2020-02-27
很多人不知道,焦虑已经潜入了我们的情绪中。

A 哪些人容易有焦虑?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截至2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云上三院·疫期心理”使用者接近21万人次。

云上三院“疫期心理”上线第一天有8688人完成了“疫期心理”自评,包括1954名中山三院医护人员,384名非中山三院的医护人员,6350名普通民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表示,目前普通大众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表现:

一、从疫区回来的人怕自己染病

小Z从疫区回来,未感染,也过了隔离期,但不相信现在专家的话,对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感到深深不安,怕传染给家人,会很有罪恶感。头疼,身上不舒服,但不敢就医。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去过疫区,怕受到小区中有些业主的嫌弃和排斥。

他分析,这种受威胁感带来的过度焦虑和恐惧会产生躯体症状,如感到头痛、身体乏力,这些与肺炎类似的症状更让人心慌不宁,加剧负性思维,增加不良情绪。

二、接触过从疫区回来的普通大众

S女士逐渐感到疫情的严重,并由开始的不关心变为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或者家人会被传染上,而感到很焦虑。S女士身边有从疫区回来、过了隔离期的人,但仍然觉得不放心。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人们总是会划分“我们”和“他们”,区分内外不同群体,容易对“他们”产生偏见。偏见以猜忌、恐惧和仇恨为特征,而偏见又会进一步导致歧视。

三、小区有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

Y小姐住的小区忽然被通知有确诊患者的病例,她很是紧张,天天关注业主群看看大家说什么,担心自己在小区活动中接触到确诊患者,把家中里里外外消毒一遍,还是觉得不放心。

Y小姐的过度紧张,往往会出现“看谁都是携带者”“不敢出门、更不敢去医院”“感到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等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可能会推动焦虑发展为恐慌,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比如过量使用消毒剂、抢购方便食品等。

四、身体易生病的群体

小W身体体质不好,容易生病,抵抗力差,面对疫情,觉得自己更容易感染,而对自己的健康安全感到忧虑,睡不好,吃不下,情绪沮丧恐惧,对抗击疫情感到没有信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又觉得“反正我总会生病”,预防也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无望。

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不太好,容易生病,那么在疫情面前,就可能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比较没有信心,认为自己面对当前疫情完全无能为力,感到无助和抑郁,也没有动力做出预防措施。

五、为太多疫情信息所累的普通大众

老L是一名关心疫情、有社会责任感的普通大众,恨不得自己能上前线参加防疫控制工作。最近,老L不停搜索最新疫情信息,提醒身边的人,但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逐渐感到精神很紧张、焦虑;不久又有种倦怠感和麻木感。

这些人在忍不住刷消息的同时,可能会开始莫名感到厌烦、麻木,感觉不到刷消息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接触大量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使人长期处于压力中;但自己的行为无法很快缓解疫区的困难时,人的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人缺乏继续应对的能力。

B 哪些情况应打热线求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宋易倩 伍晓丹

从去年末至今,新冠肺炎成为人们口中谈论最多的四个字,朋友圈不断更新的数据、科普文,及至一些未经证实的业主群截图、网上帖子,让人们心理越来越沉重。很多人不知道,焦虑已经潜入了我们的情绪中。

哪些情况应打热线求助?

据记者了解,自1月23日至2月15日,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接听疫情相关的咨询来电761例,其中询问新冠肺炎有关政策300例,占39%,位列第一;因疫情出现焦虑情绪221例,占29%,位列第二;怀疑自己患新冠肺炎,45例,占5%,位列第三。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负责人周亮建议,由于对疾病的担心,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出现以下症状且自我调整无效的时候,专家则建议拨打热线求助:出现难以入睡、多醒或早醒等睡眠困难;心理焦虑不安、恐惧、警觉度增高;感到抑郁、低落、无助;感到愤怒、易激惹;失去兴趣和愉悦感。

为啥他不焦虑我焦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胡俊武指出,根据心理学的认知理论,面对同样的疫情,不一样的想法和认知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情绪和影响。比如一部分人会因为一些症状而自我贴标签,“我咳嗽的症状,是不是被感染了”,继而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但如果理性认知的话,则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我被感染了,我仍然可以积极地接受科学隔离和救治”,他建议有疑虑的人士,可以先到互联网医院问诊,由专业人士判断,好过自己胡思乱想。

纾解紧张焦虑我们可以做这些

除了思维方式的改变,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胡俊武为大家提出以下六点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纾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1、我们需要规律的作息,吃好每一顿饭。保存好体力和精力,免疫力才能有效发挥抗击病毒的作用;

2、我们可通过电视新闻节目有限度地了解疫情信息的变化,心里有底就不会慌;

3、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电话向远方的亲友、同学、同事以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达问候、感谢;

4、 我们更要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可以对他们予以关心、支持与鼓励;

5、 我们可以看看在家还有哪些平时一直想做又没有做的事情,例如:做一顿饭、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翻一下旧照、写一下日记、整理一份资料;

6、我们需要定期活动一下身体,例如:揉揉颈、伸伸腰、压压腿、拉拉筋。

同时,周亮还建议,如果出现焦虑情绪无法自行缓解或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近到精神心理科诊治。

C 疫情期,情绪病患者怎么办?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疫情期心理疾患求诊量减至1/4

“新冠疫情期间,现在门诊量大约减至正常时期的1/4至1/3。”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刘海洪表示。

“门诊量下降,一来是医院建议大家,特殊时期尽量合理利用各大互联网医院。精神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不同程度的沟通、咨询和治疗,开药买药也不会耽误。根据医生评估,如果病情比较稳定,不用太着急上门求诊。其次,对于一些原有精神疾病患者,我们心身医学科一直格外注重保持追踪和随访,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病人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及时反馈。”

焦虑是正常的,“不焦虑”才更要留意

疫情期会否诱发新焦虑?“原本有强迫、焦虑,或是抑郁症倾向的人群,需要注意,不要因为此次疫情防治,而诱发新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心理问题与原生家庭相关的,或是家庭关系不好的,如果疫情期间封闭在家,就要特别留意自身状态。”刘海洪提醒,这类“心理病毒”的易感人群,应该积极跟自己的医生或好朋友建立联系,以便及时寻求支援。

“但焦虑是正常的!面对新冠疫情,出现焦虑紧张、担心失眠,这通常是应对特殊情况的正常反应,焦虑才会激发保护机制,无需过分担心。反而要留意那些不焦虑、特别淡漠,不出声的人,有可能是抑郁程度加深至无力与外界交流。”刘海洪提醒。

春天容易诱发精神分裂复发怎么办?

“精神分裂的发病确实会有一点季节性,但如果一直稳定用药,其实不用太担心的。”刘海洪介绍,按一般的规律,精神分裂症在春天容易复发,但复发求诊的高峰期,一般是在3至5月份。现在正值2月中旬,但要密切留意,会否因隔离在家等生活习惯、环境改变,而诱发这个问题提早出现。

编辑:Nancy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20:16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习近平这样指挥战“疫”
08:4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点赞中国 遏制病毒付出的牺牲为人类作出贡献
08:43
抓实抓细抓落地 奋力夺取双胜利
11:26
​省委常委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会议
08:31
广东首次全省“零新增” 清晰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08:31
广东对医疗机构恢复日常诊疗服务作出指引
08:31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暨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召开
08:31
李玉妹主持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 加快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
08:31
省领导到佛山、江门调研检查建筑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08:3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