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孩子怎么突然变“小结巴”了?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8-26 17:43
金羊网  作者:  2021-08-26
“妈妈,我,我,我……”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小结巴”。原本说话说的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就结巴了...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 通讯员 林惠芳

图/视觉中国

“妈妈,我,我,我……”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小结巴”。原本说话说的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就结巴了呢?长大后会不会也还是这样?需要怎样去干预呢?

2-5岁发生率最高,多数可自然消失

结巴,医学上称之为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也是一种复杂且多重的言语障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徐宁介绍,口吃主要表现为音节重复、拖长、卡壳等,有些还可伴有眨眼、清嗓、面肌搐动等附加动作与行为,甚至因口吃而出现羞耻、内疚、恐惧、焦虑等社交异常心理。

口吃在幼儿学话阶段约有5%的孩子会有出现,其中2-5岁发生率最高,这也是孩子语言发展较快速的时期,而后逐渐降低,至12岁时就很少发生了。

在这些口吃的儿童中,约2/5的儿童为发展性口吃,这种口吃多仅会出现一、二个月,在进入小学之前一般会自然消失。另外有2/5的良性口吃会持续一、二年,稍长后(延至11岁)口吃才消失,也就是说,大概有80%的儿童其口吃能自然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真正变为慢性口吃需要得到治疗的仅约占1%。

image.png

发展性不流畅与真正的口吃不同,出现这几种情况需加以注意    

徐宁主任医师指出,口吃的发生,与遗传、脑神经系统障碍、心理因素、模仿、暗示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还有一些孩子会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因对有语义的信息提取不足而出现暂时性的口吃,如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孩子想说的句子变长了,他们小脑袋里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他们所掌握的语言还不足以顺畅地把想说的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出现了语言的不流畅。

发展性不流畅,多为语言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对于学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不流畅,家长无需刻意提醒孩子“这个问题”,否则,他们在成人的一再提醒下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就会开始试图努力停止重复说话,或者会因觉得自己说话方式不对而产生了压力和焦虑,甚至开始拒绝说话。家长需要做的是,耐心、专注地等孩子说完,不要去打断他,也不要不耐烦地替他把没说完的话说完,尽量减少孩子口语表达时的外部压力,同时家长平时说话时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语速、话语长度和复杂性以及语气等,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语言表达环境。

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一些特征时,那么,爸爸妈妈则需稍加留意:

①在自由玩耍的情境中,孩子每100字中有5次说话中断。

②每个词的音节重复次数为两次或更多。

③拉长音的长度为2秒或以上。

④说话时气流常常中断,说话过程中出现不适当的停顿,想说却没有声音发出。

⑤发声姿势不恰当,伴有眨眼、清嗓、面肌搐动等附加动作与行为等。

⑥语速比正常快,声音明显紧张,跟人说话时目光接触摇摆不定等。

 ⑦4年内口吃超过三个月。

如果家长对照后发现孩子在口吃的过程中存在有上述情况,可以带孩子到医院给医生看看,口吃的早期诊断通常是通过收集医生、父母和儿童生活中有重要影响的其他人的意见来进行诊断,必要时需对口吃的宝宝进行治疗。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