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生活|寒露秋意浓 暖足防寒生
讲解专家:彭康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教授(中药学)、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调剂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副会长。
图/宗宁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指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病从寒起 寒从足生
寒露至,秋意更浓,褪去炎热,人们感觉更为舒爽。但是,有句民谚叫“寒露不露脚”,说的是到了寒露,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要给足部保暖。中医学认为:“病从寒起,寒从足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阳经脉以及肾脉的起点,如果足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对肝、肾、脾等脏器造成损害。现在医学理论也证实了足部保暖对健康的重要性。足部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且足部表面脂肪层很薄,自身保暖能力弱,所以足部对寒冷非常敏感。一旦足部受冷,还会反射影响到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这些部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导致致病菌活性增强,人体更容易罹患各种疾病。要想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除了注意“不露脚”外,可用中药内服加泡脚。下面介绍一首经方。
推荐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源自《金匮要略》)
【组成】生黄芪10克、赤芍10克、桂枝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配方组成及用量适当调整,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功效】温经通痹,实卫养营。
【适用范围】素体气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体虚,肌肤麻木、手足冷等。
【服用方法】上方水煎2次,口服,药渣再煎15分钟,加温水适量泡足。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