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技术流“大咖”揭秘全飞秒手术的“内情”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3-31 15:27
金羊网  作者:  2023-03-31

文/陈辉
视频/羊城晚报大健康研究院
图/受访者提供

“全飞秒手术不仅要提升患者的视力,更要保证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普瑞眼科医院集团副总院长、大湾区屈光手术首席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原屈光科主任刘泉教授在发布会前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揭秘能打“满分”的全飞秒手术是怎样诞生的。

【专家简介】

刘泉教授是国内首批开展全飞秒近视手术的医生之一,对全飞秒手术技术临床研究有重要贡献,是全国全飞秒技术专家协作组副组长,2014年获“全球全飞秒手术量第一”证书,2017年获“Smile手术质量贡献奖”,2020年入选“全国眼科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屈光界位列前三),2023获得“全飞秒smile手术11年特别贡献奖”。

他率先提出最佳能量原则、综合定位法、二步分离法、层间水浸润分离法、散光定位矫正技术等手术改良方法,已在国际顶级屈光手术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获得了相关专利,得到国际屈光手术界同行的认可。同时,他对全飞秒手术激光扫描过程失吸的处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改进。多年潜心钻研的技术和累积的丰富经验,都指向让全飞秒手术更安全精准,手术过程更流畅,手术效果更有保障。

技术引领,手术范围扩大到近视75度到1000度

羊城晚报:2014年您全飞秒手术量做到全球第一,有什么特别契机?

刘泉:2012年,全飞秒技术出现了,它是在飞秒激光两次扫描后,通过小切口把中间组织取出来,达到了矫正近视和散光的目的,因为它是属于微创手术,我当时就意识到这个技术很有发展前景。当时我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担任屈光科主任,我们就引进了全飞秒手术设备,我开始带领科室做全飞秒手术。

这个技术刚进入国内后,全飞秒机器的能量没有现在的稳定、软件也没有现在的先进,大家对屈光度的选择都比较慎重,700度左右的近视(透镜的厚度比较厚)。一些医院只选择给高度数的近视患者做手术,是因为高度数患者手术中,需要取出的组织(即透镜)比较厚,因此在激光扫描控制、分离和透镜取出等环节相对更安全。低度数患者透镜只有薄薄一层,取出来时容易破碎,难度系数和风险会大很多。

我们开展全飞秒技术后就针对低度数患者手术进行技术攻关,发现其实不同度数的近视患者都可以做全飞秒手术,不过要求在手术设计及参数调整上更精细,我们摸索出来的最佳能量原则、综合定位法、二步分离法、层间水浸润分离法、散光定位矫正技术等手术的改良方法。

就这样我们全飞秒手术适应范围扩大到近视75度到1000度,手术量一下子大幅度上升,全飞秒手术占科室手术量80%以上。这对业界产生很大影响,当时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学者都前来参观、学习、考察,我也受邀参加很多国际、国内的学术活动。

全飞秒手术高度依赖医生的技巧和经验

羊城晚报:在大众的印象中,全飞秒手术很简单,只要设备够先进就可以了,您做了这么多的全飞秒手术,对此您认同吗?

刘泉:全飞秒手术是目前最快的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扫描时间仅23秒钟,一只眼睛手术只需三分钟左右。“快”,并不代表它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手术,其中涉及很多细节。

《柳叶刀》杂志近期有一篇关于屈光手术的综述,其中提到全飞秒手术相比其他角膜激光手术更具挑战性,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更高,包括手术参数、光学区直径及激光能量的设定,中心的定位,散光轴偏向的矫正,角膜基质透镜的完整分离和取出,整个过程的操作都要求很顺畅。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对手术意外的临场处置能力和经验等都会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所以全飞秒手术,高度依赖手术医生的技巧和经验。

最佳能量原则:为透镜分离保驾护航

羊城晚报:听说您手术前会去查看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这是为什么?

刘泉: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设备发出激光的能量。因此我们在做手术前,医生会提前进入手术室,查看手术室环境的各项相关记录,以了解设备是否一直是在我们要求的环境里,然后我们就开始检测机器,并根据病人的情况,包括度数的高低,来进行能量的具体设计。

飞秒激光扫描时产生的光斑,是由激光能量控制的,刚开始大家都不清楚应如何把握,有医生说能量高好,也有医生认为能量低好。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如果能量过低,扫描不完全,会出现黑区,影响分离透镜;能量过高,则会出现一片白区,即不透明气泡层。能量过高或过低,都会给透镜的分离增加难度,严重者会影响术后效果。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里面找到合适的能量才是最佳能量,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最佳能量原则。


综合定位法:反复“瞄准”确保击中靶心

羊城晚报:综合定位法在一台全飞秒手术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刘泉:目前的全飞秒激光技术不具备自动的中心定位功能,需要手术医生自己控制。如果中心定位偏离太大,会产生难以预测、复杂的光学问题,甚至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

综合定位法就是在术前检查的角膜地形图上,找准患者角膜顶点的坐标,并在定位图上做标记;在准备全飞秒手术的时候在显微镜下看角膜的反光点,核实角膜顶点的位置;负压吸引启动前根据定位图的标记及透镜接触角膜水印的位置确定好中心,然后启动负压并开始激光扫描。

打个比方,如果把综合定位比作射击的话,医生就是狙击手,要先举起手进行第一次瞄准,找到了目标以后,再反复进行瞄准训练,最后打到靶心的位置。


角膜标记散光轴向:让散光“清零”

羊城晚报:散光患者定位难度更大,如何进行定位?

刘泉:我们是用眼球旋转定位散光矫正技术在手术中用来定位散光的。

患者躺在手术床上时,眼球有可能会发生旋转,头的位置也可能有偏斜,目前临床使用的全飞秒技术还没有针对眼球旋转的自动矫正功能,这方面如果没处理好就可能出现散光轴的偏差,不能精准矫正散光,达不到术后屈光度“清零”的效果,视力矫正自然会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引起复杂的光学问题影响术后效果。有些医疗机构因此不做高度数散光的全飞秒手术。

我是最早施行全飞秒手术的时候在角膜上做散光轴向标记的医生之一。我们在患者躺下来之前,就先做一个标记,在患者躺下后再做一个水平的标志。如果这个标记偏移了,我们就把它移到中间的位置来,这样散光就能达到了很精准的矫正。我们在临床上用全飞秒矫正散光,最高做过屈光500度的患者。

我们也做过相关临床研究,标记与不标记,对有散光的近视患者来说,手术效果会大不同。

测量暗瞳:保障夜间视觉质量“不眩光”

羊城晚报:您做全飞秒手术特别重视精确测量暗瞳,是为什么呢?

刘泉:我们瞳孔会根据光线亮度的不同,而收缩、扩大,比如说我们进到电影院这种黑暗的环境,瞳孔就会变得很大,我们做全飞秒手术时也要考虑这些问题。激光屈光手术需要作光学区设定,依据来自暗瞳的直径及瞳孔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如果光学区小于暗瞳直径,夜间视力就会受影响并出现明显的眩光。

所以,我比较注重术前暗瞳直径的测量,除了参考眼前段分析仪的数据,还会亲自或委托助手用手持瞳孔测量仪测量,并对数值进行比对,暗瞳测量容易受测量环境亮度的影响。另外,我还关注瞳孔对光反应的灵敏度,根据实际数据个性化设计光学区,保证手术后昼夜的视觉质量。

二步分离法:成业内操作指引

羊城晚报:听说您提出二步分离法已被写入业内培训教材,成为操作规范?这个方法对手术带来怎样的改变?

刘泉:飞秒激光扫描的时候,激光穿透角膜组织,在角膜基质层间形成了一个透镜,但是透镜与上下层之间还有一些组织连接需要用器械进行手动分离、取出。

以前有些医生不太注意,会先分离上层,然后再去找下面一层。这时有可能由于边界不清晰、患者改变体位等原因,而导致分离困难。我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我提出了“两步法”,就是通过2mm的边切口用微型钩把透镜的上下层各分离开1mm的小口,再用透镜分离器对角膜透镜进行完整分离,与其他方法相比是最安全稳妥的。

我们的这项研究已在国际上最早发表论文,这一种分离法也被蔡司公司写入制定的全飞秒手术医生全球培训教材中。

层间水浸润:让分离更顺滑

羊城晚报:听说您在分离时还会对角膜进行水润,降低了术后发生不规则散光的风险,它的原理是怎样的?

刘泉:分离角膜基质层的时候,用层间水浸润分离法,一方面可以减少分离过程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层间的组织桥联分离的受力均匀,特别是在激光能量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如果层间分离很粗暴,可能会在分离桥联的时候扯下一些组织,使层间创面不均匀,有可能导致不规则散光。

我是最早提出全飞秒层间水浸润分离法的专家之一,我的团队作过临床对比研究,同一个患者,一个眼睛用水浸润分离法,一个眼睛不用,发现用水浸润分离法的那个眼睛,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得更快、更好。


握着患者的手:做有温度的全飞秒医生

羊城晚报:有很多患者成为了您的“铁粉”,说找您做手术特别放松,进入手术室难免会紧张,您是怎么让他们放松下来的?

刘泉:其实我们在诊室里和患者交流时,就要留心他的心理状态。如果他是特别容易紧张的人,我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心思让他放松下来。

我通常会用一个特别的案例来鼓励患者,这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因为特殊病情的需要,我给她做了全飞秒手术,现在各方面都很健康。和儿童相比,成人接受全飞秒手术更安全。我会鼓励患者说,“做了手术,明天的太阳就是新的”。

手术时,我们会播放轻音乐,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我还会让同事在手术全程握住他的手。

我也不是那种手术时一言不发的医生,我会边手术边和患者交流,告诉他手术目前进入哪一步了,他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但不用担心等等。比如说在激光扫描时,患者扫描的光斑会遮挡住视线,患者有一瞬间会视觉模糊,这时人会不由自主紧张起来,甚至不受控制地动一下,这样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但如果在操作前提前向患者预告,他就不容易紧张。

我常常会告诉我们的医生,仅仅有高超的技术是不够,还要对患者有人文关怀,做有温度的医生。让患者从手术收获的不仅是清晰的视界,更有收获一段难忘、美好的体验。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